2008年8月25日,新创基金会执委会召开工作会议。除执行委员会委员外,时任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USTCAF(海外校友基金会)主席章晓华也出席会议。以下根据秘书长向执行委员会提交的工作报告整理(部分内容已更新)。
公布此报告,作为向校友通报进展之用。新创基金会将在2009年年初工作《2008年年报》,向校友汇报2008年全年工作。
1.资金与财务状况
截止到2008年8月26日,国内捐赠(含欧洲、日本和香港汇入)为人民币1,581,888.84元;美国捐赠为103,515.00美元。以8月26日美元汇率(现钞买入价)6.77计算,国内外捐赠总计折合人民币2,282,685.39元。
截止到2008年7月31日,管理经费支出为人民币216,151.60元。目前各项支出中,仅差旅费、宣传推广费用超过全年比例。预计全年管理经费将控制在预算之内。(部分8-9月管理经费收支仍在有财务汇总过程中。)
2.工作小结
2.1 项目实施
郭沫若奖学金、爱心奖学金:2008年1月,回访了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爱心奖学金获得者,确认获奖者全额领取奖学金,并了解了同学的想法和意见。
2008年6月,在2004级毕业生离校前夕,进行了郭沫若奖学金、爱心奖学金获得者问卷调查。秘书处获得了两个奖学金获得者的毕业去向,并征集了毕业感言。7月2日晚,秘书处与郭沫若奖学金20余位获奖者见面,了解他们对新创基金会的建议。秘书处已公布《第27届郭沫若奖学金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布后,受到科大教师与校友的较好评价。学生处尹红副处长称赞新创基金会运作规范专业。
第27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留影(摄于2007年11月29日)
招生专项基金:2008年高考已结束,中国科大本科生招生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招生成绩保持稳定,招生平均成绩位居大陆高校第三位。在全国9个省市招生最低分数线为第三,14个省市为第四。新创基金会资助了中国科大在浙江、北京、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宁夏等重点省份的招生。根据招生就业处蒋一处长介绍,新创基金会资助的学生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各省招生组的好评。9月20日,主管副校长窦贤康教授通报了招生成绩并感谢新创基金会为此付出的努力。
4月26日,新创基金会与北京招生组在101中学做招生咨询。
秘书处多次拜访窦贤康副校长、招生就业处处长蒋一、招生办公室主任张纪法,就2008年招生专项基金的操作达成原则共识。双方同意在原则共识基础上工作,严格财务预算,监控支出。
除为中国科大招生提供经费支持之外,新创基金会派工作人员在北京、浙江等省市参与招生动员。从4月开始,北京市有数十所中学和高校举行招生咨询会。新创基金会与北京招生组前往101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第五中学、 80中学等近十所重点中学进行咨询活动。在咨询会高峰时段,新创基金会独立承担了北京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第五中学、80中学等多所重点中学的咨询任务,缓解了招生组人手不足的压力。7月初,北京市高校录取分数线公布,中国科大招生分数居一本线上近120分,继续维持较高的水平。
李喜青博士在常熟市中学演讲
6月底,新创基金会在浙江宁波参与最后的招生动员工作,先后前往宁波中学、宁波效实中学、慈溪中学、余姚中学进行招生动员。宁波是科大招生的艰困地区。经过招生组和新创基金会的努力,2008年宁波地区录取人数较2007年增长数倍,但形势仍然不利。
新创基金会还联系校友前往各地与重点中学学生进行座谈。2008年4月底,8912校友李喜青博士到中学母校——江苏常熟市中学为学生做科普报告,受到欢迎。
新创讲席教授:3月22日,新创基金会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新创讲席教授”项目协议书》;5月6日,“新创讲席教授”评审委员会成立。侯建国任主席。校方指定陆夕云、杨金龙、叶向东出任评审委员会委员。新创基金会指定张亚勤(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澄宇、熊伟(普林斯顿大学教授,8月受聘)。
评审委员会已基本完成“新创讲席教授”首批三位候选人的评审流程。评审委员会根据三位候选人的专业背景,邀请多位境外专家、数十位中科院院士对候选人学术背景进行反馈。
2.2 筹款、财务收支与财务规范运作情况
2008年经济形势不利,先后遭遇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但新创基金会捐赠人数有较大突破,已超过全年目标。财务收支状况,本报告开头已作说明。截止到2008年8月25日,捐赠人数为621人,为2007年全年捐赠人数的5倍。新创基金会的校友广泛性有了很大提高。
2008年上半年,更多的班级与专项基金在新创基金会建立。目前在新创基金会的班级或专项基金者的813班级基金、902班级基金、于明辉纪念基金、796班级基金(张建智纪念基金)、958吴娟纪念基金。
2008年4月,正则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2007年财务审计,并公布了审计报告。新创基金会已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规范财务处理流程。
2.3 校友数据库与捐赠平台建设
2008年上半年,秘书处加快建立校友数据库。秘书处能联系到的校友从年初的约6000名上升到3,0000名左右。目前新创基金会已成为数据最为完整、联系校友最频繁的校友组织。
新创基金会已成为中国科大与校友联络的中间枢纽,每月发送的校友简报,让数万校友每月都能了解母校与新创基金会的新闻。在元旦、春节、国庆等假期,秘书处都连续工作发送简报特刊,传递节日祝福。
秘书处上半年先后开通了首信易支付国内捐赠平台、国际信用卡捐赠平台和支付宝快速捐赠平台。捐赠平台开通,极大方便了校友的捐赠。截止到8月25日,首信易支付国内捐赠平台收到约40笔捐赠,包括数十比国际信用卡捐赠;支付宝捐赠129笔。由于支付宝在在线支付平台的垄断地位,7月4日开通支付宝集成捐赠方式之后,其捐赠人数和金额都出现了5倍以上的增长。
目前,秘书处正与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进行招商银行电子集成业务,并争取实现短信捐赠(有较大困难)。新创基金会已成为中捐赠手段较为方便的国内慈善组织(李连杰壹基金从捐赠界面友好、美观上更甚新创基金会)
2.4 校友活动组织与宣传推广
2008年年初至今,新创基金会组织了14场大型校友活动:承办了北京校友清明节植树活动、北京校友会庆祝中国科大创办五十周年大会、毕业生校园推广;参加或协办了少年班三十周年庆典、苏州校友会成立大会、83级毕业二十周年聚会、77-79级校友进校三十周年聚会、“要玩命的来上海”、“北京地头蛇”等校友活动。
秘书处积极介绍新创基金会,并发放了2000册《新创基金会年报》,收到良好效果。5月31日的北京校友会庆祝大会,是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校友活动之一。这次庆祝大会,也成为50年来中国科大除本部外规模最大的校庆活动之一。这次活动的轻松气氛,得到了许多校友的良好评价。
838校友回校期间举行的座谈会座无虚席,后排有不少同学坚持站着参加座谈(点击浏览大图)。
7月初,秘书处向2008届毕业生发放了3000份贺卡,并向他们介绍全球校友网络情况。83级与77-79级校友回校期间,新创基金会与校友锁定学习基础学科的人生道路如何选择的热点问题,推出十场座谈会,力求以校友的人生坎坷为在校学生启迪人生。这十场对话会为《忠诚与背叛,妾身千万难——832校友对话学生》《钟情化学,死生不渝—— 833/8312校友与学生对话》《拷问837地空兵团—— 837校友与学生对话》《对话838还乡团》《投资金融十虎将之武林决战——PK 83级投资金融界杰出校友》《企业家校友之风云对话》《黄埔一期归去来——对话77、78、79级数学系校友》《野蛮的物理——对话77、78级物理专业校友》《五毛钱:从地狱到天堂——对话773校友》《五十岁,我们正年轻——776校友座谈会》。由于正值期末考试、毕业生离校或暑期已开始,校友和师生事先均对座谈会能否成功举行有疑虑,但十场座谈会有2000余名师生参加,在七八场座谈会均有大量学生站着坚持听完座谈。新创基金会已初步在科大在校学生建立起知名度。2008年9月进校的3000名科大新生领到的《校园手册》中,已有专门章节介绍新创基金会。
座谈开始,地主施雷讲话(点击浏览大图)
8月3日,新创基金会首次在上海举行《要玩命的来上海》座谈会,有90名校友参加。20位嘉宾、70位年轻同学对新创基金会的组织给予了较好评价。回京之后,秘书处联系年轻同学募捐,已有捐赠陆续到位。
9月,海外校友在多个城市举行校庆庆祝野餐活动。秘书处向硅谷、纽约寄送了数百份年报。底特律校友野餐中,则由781汪洋教授介绍了新创基金会的情况。
9月20日,硅谷校友BBQ庆祝科大校庆,新创基金会向校友发放了近百份年报。图为赢得拔河比赛的95-99级校友高举给他们带来好运的绳子。
秘书处认为,应多举行轻松活泼、启迪年轻校友视野、促进不同年龄层次交流的活动。在活泼的校友活动基础上增强校友认同感,比严肃大会更有效果。
2.5 各方合作与统一校友基金的发起
2008年,新创基金会与中国科大进一步确认合作关系。3月下旬,新创基金会执委会郭元林与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签署了《“新创讲席教授”项目协议书》。秘书处回校5次,与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校友总会、人事处、少年班相关领导与教师多次分别讨论就奖学金、招生、就业、讲席教授等事宜。
6月7日,参加苏州会议的境内外校友组织代表合影
2008年6月7日,国内外校友相关组织代表在苏州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暂定名)筹备会议”。与会者认为,全球校友为中国科大建立统一、专业的校友基金的时机已成熟。出席苏州会议的各地校友组织代表一致草签《苏州宣言》,并呼吁发起更大范围 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暂定名),他们建议认同并签署苏州宣言的科大校友基金组织将整合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旗下,有效凝聚校友资源;以 同一声音、同一品牌出现,迎接中国科大新的五十年。目前国内主要校友会、USTCAF(海外校友基金会)已通过《苏州宣言》。
2008-09-26 上一篇: 《科学》称赞杨培东“直上青云” 下一篇: 校友佳作:快乐投资艺术